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Z世代接力友谊新声|广西多所高校中越师生“对话新时代”

作者:李湘萍 毛梓林     编辑:黎锦     来源:广西国际传播中心   发表于: 2025-04-09 14:55  点击:

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08816542081814528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连日来,广西多所高校的中越师生围绕“中越青年对话新时代”的主题,以线上开超话、线下办座谈和参与多项活动等方式,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共同赓续中越传统友谊,激励两国年轻一代为推动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传统友谊续新章  创新合作正当时


4月3日,在广西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中越学子与教师代表汇聚一堂,围绕“青年媒体人的使命”“媒体驱动产业融合”“AI技术与媒体未来”3个议题,展开智慧碰撞,探讨如何用镜头记录友谊、用技术赋能产业、用AI开拓传媒新边界,共绘中越合作新图景。


广西大学中越青年交流座谈会现场。广西大学供图


“社交媒体的普及,为当代青年提供更多知识分享机会。”越南留学生阮氏芳梅认为,在华越南留学生能通过多种平台传播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展现Z世代用短视频传递文化温度的新可能。


越南留学生赖友明强在会上分享了越南北江荔枝电商直播、榴莲政策红利释放的成功案例。他认为,数字营销让传统农业变身“流量王”,中越青年正用电商平台搭建产业协同网,从田间到屏幕掀起跨国经济新浪潮。


中越青年携手,以技术传承友谊。文学院越南留学生范垂杨分享了越南AI传媒创新案例:越南电视台用AI翻译突破文化壁垒,节目《中越友好纪事》获3000万次点击量,越南媒体VnExpress通过智能推荐架起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


“真正的国际理解始于日常接触,成于文化共情。从一顿年夜饭、一次踏青开始,用温暖打破文化隔阂,用热情‘焊接’中越友谊。”中国—东盟研究院教师谢德富在倾听中越青年的发言后分享自己的观点:在自媒体浪潮下,两国青年媒体人更需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交流——既要珍视文化共鸣,更要尊重独特个性。中越青年学子应当主动走出舒适圈,深度融入当地社会,在真诚互动中,共建文明交流的“彩虹桥”。他鼓励大家:“携手超越单一视角,谱写多元文化共生的新篇章。”


此外,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学院院长孙瑞还于近日带队探望原南宁育才学校中文教师刘少明,倾听这位已经93岁高龄的老人讲述“自编教材点燃汉语星火”的燃情岁月。刘少明曾两次获越南胡志明主席接见,并获越南政府颁发奖状。


原南宁育才学校中文教师刘少明(左一)获越南胡志明主席接见。广西大学供图


史料记载,1951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同意建立广西南宁育才学校(越南称其为“中央学舍区”),为越南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如今,在广西大学校园内,13栋育才学校老建筑仍传朗朗书声,大礼堂默默见证着中越教育使命的世纪接力。


同是4月3日,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官员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负责人及10多名中越师生代表,前往“越南校友、友人墓园”开展庄重的清明祭扫活动,深情缅怀长眠于桂林的越南校友及越南友人。此次祭扫活动是两国友好情谊的赓续,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为中越双方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夯实基础。


以文化交融  融出和美之音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八桂大地如同歌的海洋,来自越南的留学生们在中国小伙伴的热情邀约下,沉浸式地感受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美与共中,擦亮文明互鉴新花火。


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间,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的越南留学生们,跟随电影《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之女何雁云、外孙女黎美杉来到漓江边对歌,切身感受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越南留学生在漓江边对歌。视频截图


来自越南河内的阮金城目前在广西民族大学上学。从小就爱唱歌的他,偶然在网上听到山歌《多谢了》,被深深吸引,由此串联起与广西的缘分。


今年,阮金城在同学们的陪伴下,第一次感受广西三月三的多姿多彩。千年歌圩里,刘三姐的传奇仍在传唱;五色糯米饭、竹竿舞交织出浓郁的民族风情画,每一笔都晕染着独特韵味。


2AE2D

越南留学生阮金城参加活动海报。广西民族大学供图


“在我的家乡也有类似‘三月三’的节日,叫‘古锣节’,也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象棋比赛、摔跤比赛、民歌表演、木偶戏表演等。虽然庆祝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节日的意义是相通的。”阮金城说,越南与广西山水相连,习俗相近,年轻人更是容易沟通,希望能成为越中两国友谊的使者。


在“三月三”佳节里,南宁师范大学的越南留学生们与南山艺术职业技术学校身着传统服饰的中国同学一起欢歌庆祝,手牵手参加篝火舞会,跳竹竿舞、抛绣球、学唱山歌、品广西特色美食等,沉醉在广西三月三的万般风情中。


越南留学生们参加抛绣球活动。南宁师范大学供图


南宁师范大学还组织中越师生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上一堂传统文化课、学一项民族手工、品一次广西美食。


“我在广西参加过很多非遗体验活动,深深感受到越中两国民间艺术传承与交流的深远意义。”该校国际教育学院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越南留学生黄芳玲说:“中国剪纸、传统戏曲等与越南水上木偶戏等非遗各具魅力。两国正积极探索传承路径,借助国际文化节、艺术巡演等平台实现文化交流互鉴。期待两国青年能加强合作,推动民间艺术跨越国界,增进两国民众对彼此文化的认知,让非遗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广西艺术学院的越南留学生们在由广西国际传播中心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承办的“春天‘友’个约会”2025中国—东盟青年春日联欢会上大放异彩。裴香银作词作曲并深情演唱《下龙安平的春天》,如清泉般的歌声让人感受到越南春日的美好;她还与武秋安合唱了越南语版的《青花瓷》,柔美的声线与中国风歌词交织,令人耳目一新。


越南留学生裴香银参加活动海报。广西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希望通过我的歌声,让大家感受到越南流行歌曲和中国流行歌曲的相似、相通之处,也希望音乐能成为连接两国青年友谊的桥梁。”裴香银说。


中越两国青年以文化交融,融出和美之音。


编辑:黎锦

上一条:广西大学-中越友好的历史见证——广西南宁育才学校(越南中央学舍区)旧址线上陈列馆

下一条:2025中国诗词大会全国海选|广西赛区选拔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