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paper.ccmapp.cn/zh-CN/?date=2025-02-27&page=6&Hid=67bf34eeaaa830012c429602

有的人你只见过一面,但是对其印象却历久弥坚、馨香不散,比如叶嘉莹先生。
那时我还在北京大学上学,突然有一天,同学们奔走相告,说加拿大的叶嘉莹先生要来北大做演讲了。正是少年情怀总是诗的年纪,听叶嘉莹先生如何阐释诗词,自然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我之前还看过关于叶先生的一些文章,知道诗词与叶先生的深深连结。她少年丧母,后来又去加拿大打拼,好不容易人生稳定幸福,却遭遇了女儿女婿在车祸中双双丧生的惨剧。而最终,她选择用诗词超越生命的苦难。
听叶嘉莹先生的讲座时,我有两次感到吃惊。第一次是因为她讲了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无论在文学史的书写还是我们的固化概念中,温庭筠在填词方面似乎都比不过苏轼、李清照等后世开宗立派的作家。从作品而言,这首《菩萨蛮》既没有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惆怅,也没有周邦彦“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深情,更没有苏轼“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的豪迈,以及辛弃疾“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狂傲。就算跟同时代的作品相比,它应该也不如李白另一首“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菩萨蛮》,更不用说李白那首气魄雄伟、动人心魄的《忆秦娥》了,仅“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兴衰之感,均寓其中。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只是在铺叙屋里的陈设,美人的头发、妆容、衣服,而且说完就完了,言尽意止。这样一阕词有什么值得讲的?我倒要好好听听。
叶先生讲解得非常细腻,比如讲到“小山重叠金明灭”,提到有多种不同说法,有说是屋里的屏风,有说是美人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等等。在她的娓娓道来中,我们面前仿佛展开了一幅画卷:绘制着金碧山水的屏风被阳光一照,上面的金光隐现明灭、流光溢彩。油光可鉴的青丝犹如乌云,似乎要流淌过雪白的香腮。慵懒的美人慢慢描画蛾眉,为了化好满意的妆容而梳洗了很久。好容易打扮完毕,侍女前后各执宝镜,照出她的倩影,全身上下无一处不妥帖完美。她身上穿着簇新华贵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金鹧鸪似欲飞动。
不过,直到这时,我依然没什么触动,觉得这不过就是一首画面描写得生动的摹物词。但叶先生接下来的话,瞬间将这首词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个女子梳洗打扮为什么这么迟慵呢?为什么对她的衣服和妆容做这么精细的描摹呢?那是因为君王根本没有来她这里呀,所以她只能无望地等待,在孤独寂寞中消磨时光。衣服上的金鹧鸪特别强调是成双成对的,更反衬了她的孤独。
叶先生的解读,就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这首词表面之下隐秘的人物内心世界,使人对千年以前那个美丽而又幽寂的女子产生了深深的共情。而通过叶先生对这首《菩萨蛮》的解释,我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甄嬛传》以它作为插曲的贴切性。那些深宫中的女子打扮得争奇斗艳,甚至比这个只重视仪容服饰的美人更费心机,但是无情最是帝王家,她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皇帝的寡情薄幸……
第二次吃惊,是因为叶嘉莹先生突然吟诵了起来。那时,吟诵在内地还是很少见的,而且叶先生没有铺垫,直接微闭双目,开始抑扬顿挫地轻歌曼吟。
初听还有些不习惯,因为我们常见的是朗诵,而朗诵的停顿、音调和吟诵是不同的。但慢慢地,随着她声音的高低起伏,我们仿佛攀援到另一个境界并沉浸其中。我也由此想起一个典故:王昌龄、王之涣与高适雅聚于旗亭一隅,偶遇四位歌女在此表演。三位诗人相约,暗听这些歌女都会演唱谁的诗,以此来定输赢,看到底谁的诗最流行。首位歌女开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微微一笑,此乃其《芙蓉楼送辛渐》。继而,另一位歌女轻启朱唇,吐露的是高适的哀婉之作《哭单父梁九少府》:“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第三位歌女登场:“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竟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再次回响,其才情之盛,可见一斑。此时,王之涣指着最后那个最美貌的歌女戏言,若她不吟唱我的诗篇,便誓不再与诸君争锋;反之,诸君则需拜我为师。但见那最美歌女启声,唱出了《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们相视而笑……
唐代文人的诗作常被乐官谱曲并由歌女演唱,以此方式广泛流传,因而也留下这“旗亭画壁”的千古美谈。将诗歌配乐演唱的做法并非唐代首创,中国古典诗歌诞生后,诗与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紧密相连的。从《诗经》到汉魏六朝时期盛行的乐府诗,大多可配乐演唱。南北朝之后,诗词格律逐渐形成,诗与乐日趋分离。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文学体裁,以适应配乐演唱的需求,于是长短句形式的“曲子词”应运而生,这便是兴于唐、盛于宋的词。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古代配以诗词的音乐大多已经失传。
因此,叶先生的吟诵,可以说是一种纯正的“古风”。在加拿大,叶先生的诗词课那么受人欢迎,或许和吟诵也不无关系。伟大的诗人荷马据说是一位古希腊游吟诗人;俄狄浦斯放弃王位后,也是将自己的故事传唱给他人。想来,叶先生的吟诵让本国的学生听到追溯千年的回响,也会让异国的学生感到异曲同工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