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暑期“三下乡”|边境线上,行走的思政课——广西大学实践团赴广西东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记者 顾醒航 通讯员 刘梦娟 夏士岚 杨洋     编辑:黎锦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发表于: 2025-07-17 19:39  点击:

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45789858819735552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7月9日-12日,广西大学组织中国—东盟经济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40余名师生,沿着180公里边境线,把课堂搬到界碑旁,在广西东兴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界碑前的思政课:感悟代代相传的信仰

雨后的东兴边境派出所营区,国旗猎猎。教导员刘清松把70余年戍边史浓缩成15分钟“微党课”—“1950年建所,叫边防派出所;2019年转隶,叫移民管理警察;名字变了,‘守国门、护民心’的信仰,从未改变。”


E1E5

刘梦娟老师为界碑描红 通讯员 陈彦昆 摄


沿着砂石巡逻道,实践团抵达1364号界碑。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龙紫璐老师讲述了护边员黄永勇在山洪中保护界碑的故事;在1369号界碑前,中国—东盟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梦娟老师为界碑描红,开讲微党课《清澈的爱只为中国》,40余名师生面向界碑集体朗诵《对祖国告白书》、合唱《歌唱祖国》。

同样是在1369号界碑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唐子涵以《1369生命直通车》为例开讲:2018年,东兴边检站与越南芒街口岸开通跨境紧急医疗救助机制,在中越北仑河上搭起一条超越国界的生命通道。


侨批馆里的微党课:听见历史的回响

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揭书记用一句话概括社区70年变迁:“街委会—居委会—幸福家园”。国民大讲堂内,夏士岚老师讲述《信仰的力量:钟竹筠的革命人生》。1926年,钟竹筠在东兴建立中共防城县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她血洒南疆,留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绝笔。


1F865

实践团在侨批馆听课 通讯员 陈彦昆 摄


实践团走进东兴侨批馆,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给实践团师生们展出一封1938年侨批原件。侨批,又称“银信”,是近代以来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或邮政体系寄回国内的一种“信、款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它以家书附汇款的形式,将海外侨胞的血汗钱、报平安的问候以及对故土的牵挂一并送达故乡亲人手中,被誉为“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亲情”。侨批的信笺泛黄,墨迹遒劲:“国若不存,家将焉附?”写信人陈永章,东兴侨胞,1939年在缅甸组织华侨抗日运输队,押送药品回国途中遭日机轰炸牺牲。

工商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秦博轩读到此处,红了眼眶:“这封家书,重若千钧。”

刘梦娟老师告诉记者,广西大学将整合此次调研成果,推出《南疆戍边广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库》,打造“云端思政”新课堂。


编辑:黎锦

上一条:年中经济观察|从四个关键词读懂中国经济“半年报”

下一条:广西大学三院联合开展蔗业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