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作者:王利军 左玉玲     编辑:黎锦     来源:当代广西网   发表于: 2025-07-22 20:19  点击:

https://www.ddgx.cn/show/85443.html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部分毕业生就业预期偏高,“慢就业”等现象增多;另一方面,重点领域、基层一线却面临人才供给不足的困境等。面对这一形势,除了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也需要培育大学生形成务实、进取的科学就业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智慧和人生哲理,恰能为破解当前就业困境提供独特智慧。“修齐治平”指引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技进于道”培育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义利相兼”帮助平衡物质与精神追求;“鼎新致远”开拓多元就业视野。激活这些文化基因,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既传承文化根基,又拓展创新视野,从而塑造兼具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的职业价值观,使个人职业成长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深度融合。这种文化浸润式的引导方式,为大学生就业观的培育奠定了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以“修齐治平”引领就业选择价值观。从《大学》“修齐治平”到新时代“国之大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揭示了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也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供了重要指导。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明德,要求大学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亲民,呼吁大学生走进社会、服务人民,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止于至善,则是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最高要求,引导其将就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高校应当着力构建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就业价值观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教学及文化熏陶等多种方式,培育心系家国的时代新人,引导大学生自觉投身到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中。

以“技进于道”强化职业伦理引中华传统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技进于道”哲学,要求从业者既要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态度,更要具备“执事以敬”的职业操守。在当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种精神对大学生职业观培育具有特殊意义。它能够引导大学生突破职业等级观念的束缚,深刻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本质内涵;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态度,鼓励其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更能够强化大学生要注重技艺的打磨,有实现“器以载道”的追求和责任,促进专业技能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高校应当通过课程嵌入、实践养成、文化浸润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既练就“巧夺天工”的过硬本领,涵养“匠心独运”的精神境界,真正实现职业从“谋生之技”到“人生之道”的升华。

以“义利相兼”提升就业匹配度。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刻揭示了认知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为破解当前就业领域的功利主义倾向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重“利”轻“义”的价值偏差,出现就业功利化倾向,过分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忽视了职业发展的社会价值和个人成长。这迫切要求高校引导大学生构建起义利统一的就业价值体系。一方面,高校要深化理论引导,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职业价值的多维性,既要重视合理的物质需求,更要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价值;另一方面,高校要强化实践育人,通过基层服务、岗位实习等实践载体,促进“知行合一”的价值内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自觉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引导青年学子既练就过硬本领,又厚植报国之志。通过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切实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以“鼎新致远”拓展就业视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周易》中的古老智慧启示当代大学生应当突破传统择业观念的束缚,积极培育其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关键路径。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应当立足国家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与兴趣志向,主动开辟新的职业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这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制度保障。当前,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为青年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高校应主动对接未来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发展,构建新型跨学科教育模式,助力大学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把握时代机遇。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对《周易》“变通”智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是实现“各得其所”就业理想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应当在时代变革以“鼎新致远”的气魄开拓就业视野,发扬“敢闯会创”的进取精神,通过自主创业等多元化路径在新兴领域开辟就业新天地。


编辑:黎锦

下一条:广西大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赴桂林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