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60179191306199040
8月19日至24日,广西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奔赴百色市那坡县、德保县参与开展2025年广西大学知行实践——“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推普与科创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宣讲团以“长征精神宣讲、非遗漆扇体验、护手霜DIY”三大板块为主线,将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文化传承深度融合,为当地青少年儿童带去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暑期盛宴。
宣讲团以“讲、做、玩、学”四位一体模式,推动红色教育真正“活”起来。队员们借助影像资料与深情讲述,再现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与重大战役的历史抉择。孩子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好奇的光芒,更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钦佩;他们手中的红军帽、合作的游戏、显影的密信,不再是简单的道具与实验,而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长征精神从书本走入内心,从历史照进现实,真正在少年一代的心中扎根、发芽。

宣讲团成员进行宣讲。学校供图
在手工环节,孩子们亲手缝制红军帽,在一针一线中体会五角星所象征的“光明、信念、团结、勇气与希望”的深刻内涵,将抽象的精神化为触手可及的信仰符号;“合力传球”游戏不仅锻炼协作能力,更在无形中传递出长征途中战友间生死与共的信任纽带;而“红色密信”科学小实验,则以维生素C溶液与碘伏的显色反应,理性书写“长征精神,永续前行”,让革命信念与科学探索彼此印证,在少年心中埋下理性与信仰共同生长的种子。

宣讲团成员协助小朋友们制作红军帽。学校供图
宣讲团以漆扇为媒,向孩子们解释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工艺美学,梳理其从实用器物到文化符号的脉络演变。在团队成员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亲手体验“滴漆入水、以签引形”的传统技艺,观察漆色在水面自然交融、流转成形,再将素白扇面轻覆其上,每一次提转,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幅独属于自己的漆画,都是传统与当代的情感联结。在孩子们心间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使古老技艺不再是博物馆中的静态陈列,而是可感、可触、可创造的活态传承,实现非遗在新时代的唤醒与延续。

宣讲团成员介绍非遗漆扇。学校供图
宣讲团成员由化学化工学院学子组成,成员依托化学学科特色,带领孩子们开展护手霜制作实践。从天然植物原料到乳化机理,抽象知识变为可触可感的现实作品。孩子们严谨调配、细心搅拌,亲眼见证原料逐渐乳化成膏,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既普及了化学常识,更是一份传递着关爱与温暖的礼物,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

宣讲团成员协助小朋友们制作护手霜。学校供图
五天行程虽短,步履所至皆成印记。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子以专业赋能实践、以热情传递信念,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落到实处,不仅拓宽了乡村儿童的视野,也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高校青年的智慧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