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zb.nxrb.cn/nxrb/pc/con/202508/10/content_168677.html

作为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首,思政引领力体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和把握新时代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何以引领: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深刻道理
讲清道理,就是要解决“知其然”的问题,讲清教育强国语境下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的内在逻辑。
从理论维度看,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必然要求。要克服轻视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观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从教育强国视域来看,思政引领力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经由有效的教育手段将观念力量转化为实践动能,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因此,思政引领力的生成及其效能发挥,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密切相关。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网络空间思潮乱象丛生,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一定程度挑战。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有助于更好引领人民群众在政治立场、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达成共识,凝聚强大思想合力,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从历史维度看,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是继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百年经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事业始终,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将“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确定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强调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发挥了凝心聚力、培根铸魂的生命线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至“三个事关”的战略高度,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政引领力是在凝练和传承思想政治教育百年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能够更好地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从现实维度看,强大思政引领力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立足教育的政治属性,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可发挥“领航仪”的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决策部署始终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教育强国大是大非问题的重要抓手。立足教育的人民属性,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积极回应学生发展关切,以思政之“变”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需,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实现教育强国价值旨归的内在要求。立足教育的战略属性,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以价值观塑造激发人才创新潜能,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强大的统筹引领效能,为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何以可能: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深邃学理
讲清学理,就是要分析背后的学理根据,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学理跃升。
占据人类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政引领力提供了坚实的学理基础。其中,灌输论充分论证了强化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性,为增强思政引领力提供了直接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凸显了思政引领力的政治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具有深层次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原则,为思政引领力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具有先进性、超越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有效发挥思政引领力提供学理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推动了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全面提升思政引领力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铸就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关键在于“思想的闪电”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在于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一方面要加强学理阐释,即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实践转化,即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学科话语转换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情境创设等具象化手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如何引领: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深厚哲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决“如何引领”的金钥匙。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处理好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重大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要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是根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守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牢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价值立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守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本质要求。创新是灵魂,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围绕“理论之新”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教材,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融入学校思政教育实践,以透彻的学理论证“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性;围绕“制度之新”着力完善涵盖线上线下、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围绕“方法之新”着力推动内容、方法、技术等层面的创新,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思想政治工作走“新”,更入“心”。
从系统思维看,要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整体视域下统筹推动思政引领力的效能提升。加强全局性谋划,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加强协同性推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加强系统性推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育人新生态。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