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hare.eyesnews.cn/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7030972.html

7月26日,黔东南的山谷再次被欢呼声点燃,意大利球星罗伯特·巴乔和巴西传奇球星罗伯托·卡洛斯的身影出现在重启的贵州“村超”绿茵场上,数万名观众欢呼雷动。镜头一次次聚焦榕江,人们不禁探寻:这片土地上为何燃烧着如此炽热的足球热情?
1999年版《榕江县志》记载了这一源起: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大学迁榕,将足球运动传入榕江。

时间的指针拨回至1944年深秋,日军南侵的铁蹄碾碎了桂北的宁静。为守护教育火种,广西大学师生背起行囊,沿着两广客商踩出的古道,翻越榕江境内的马鞍山。
2018年广西大学90周年校庆晚会上,由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胡红一执导的情景短剧《不灭的梦想》重现了这段历程:烽烟四起中,师生从桂林出发,先至融县(现柳州融水县),柳州、桂林陷落后,逆柳江赴榕江。水路滩多船滞,山路崎岖难行,队伍分两路,老弱乘船,其余步行,在山梁沟壑间艰难跋涉。当饥寒交迫的队伍翻过凉亭坳,望见山脚下卧于如碧玉般都柳江畔的榕江县城,终得安顿。

广西大学西迁榕江路线图。广西大学供图
初抵榕江,师生面临着物资短缺、经费未到的窘境。此时,榕江人以都柳江水般绵长的善意伸出援手:贵州会馆与两湖会馆各捐稻谷百担,商会及私人共捐法币20万元,汉民中学慷慨解囊,合力助师生渡过难关。百姓主动腾出住房,县救济院、学校、会馆等场所也被一一借出,成了延续弦歌的教学之地。
广西大学师生的到来,也为这座小城注入了新的气息。话剧演出、歌咏比赛、壁报画展丰富了百姓精神生活;经济调查、民俗考察促进了当地科学文化进步;榕江县立中正小学里,以女校长黄秉懿为代表的西大毕业生,为小城带来新式教育理念。

《新华日报》1944年10月21日第二版报道《广西大学改迁榕江》。
而最为榕江百姓所津津乐道,并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扎根、蓬勃生长的种子,正是足球。2018年,胡红一前往榕江为校庆采风时,采访民族中学教师段盛松,他的祖父段前烈当年在榕江就读于广西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毕业后曾任榕江中学校长。他回忆祖父所说,那时每到周末,古州二小的操场就像过节。广西大学在榕期间,每周都会举行各类球类比赛,还多次举办运动会。那些精彩的足球比赛,赛场上球员们奔跑、传球、射门,场外观众呐喊助威,热闹非凡,为苦闷的战时生活注入了活力。

2023年,广西大学参加贵州榕江美食足球友谊赛(第一季),与贵州大学开展友谊交流。广西大学供图
1945年秋,学生剧团排演的话剧《雷雨》演出至高潮时,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戏台上下瞬间沸腾。师生与百姓举着火把沿街欢庆,火光映红都柳江水面。不久后,广西大学师生踏上归途,只留下磨损的足球门框,和榕江人愈发熟练的带球动作。
“艰难西迁与榕江办学,让家国情怀融入校魂。师生在战火中护校兴学,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相连,形成危难中守教育初心的传统。与榕江百姓相濡以沫,更孕育出互助担当的精神基因。”胡红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

这张照片,依稀可辨的文字是“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民三四级毕业纪念”,落款地址包含“榕江”二字。广西大学供图
80年来,两地情谊不断深化。广西大学多次组织师生赴榕江寻访旧址、收集史料,将这段历史搬上校庆舞台,令师生动容;2023年,校友足球协会到访“村超”赛场;2024年暑期,校团委再组团赴榕江开展校史与红色教育,赓续精神血脉……
都柳江的流水记得,马鞍山的清风记得,那粒在患难与共中埋下的足球的种子与结下的情谊,早已长成枝叶婆娑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