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暑期“三下乡”|广西大学学子推普赋能边境发展

作者:陈梦琴 唐婵     编辑:黎锦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发表于: 2025-07-24 22:52  点击:

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4820456072551219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稚嫩的童音伴着实践团成员陈梦琴清晰的领读声,从广西凭祥市英阳村的农家小院流淌而出。7月盛夏,广西大学文学院“推普固边·文化润疆”实践团穿行在广西凭祥的村屯巷陌,用语言架桥,以文化润心,在祖国南疆书写青春担当。


B2EB

实践团与教育局开展座谈会。通讯员 唐婵 摄


入村户:调研实情解民需


推普如何真正赋能乡村?答案在田间地头,在百姓家中。为了寻求最真实的答案,实践团抵达首日便冒雨奔赴凭祥市教育局,与当地语委专家展开深入座谈,聚焦当地普通话推广的现状与挑战。这场直面推普核心议题的交流,进一步坚定了学子们深入基层、倾听民声的决心。


EC0C

实践团成员在村民家中调研。通讯员 李维红 摄


带着座谈中了解到的推普关键问题,队员们的身影很快出现在了友谊镇英阳村。“阿叔,您平时常讲哪种方言?”“觉得学普通话哪里最有用?”屋檐下、堂屋里,亲切的攀谈此起彼伏。队员们蹲在门槛边仔细记录着,一位村委大姐指着远处嬉戏的孩子们感慨:“看看这些小娃仔,个个都能讲好普通话咯!我们大人真得向他们学学!”一份份问卷,一次次倾听,边境村民最真切的推普需求与期盼,在田间地头、在百姓家中被清晰地勾勒出来。


进社区:多元课堂破壁垒


在狮子山社区,推普课堂迸发创意火花。面对孩童,推普团成员李亦婷用“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点燃热情;龙晶带领的《少年中国说》诵读声震楼宇;车璜梅将汉字笔顺化身为“萝卜蹲”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书写要领。“手指像小鸟握笔,背要像小松树挺直”——形象的指导让稚嫩的字迹日渐工整。


12D5D

孩子们在体验年画拓印。通讯员 陈梦琴 摄


针对跨境生活实际,职业技能推普直击痛点。华侨大叔的“挂号难”引发共鸣,杨涵雯与团队聚焦“看病就医”“经商买卖”等场景,强化核心词汇,纠正错误发音。越南籍杂货店主阮女士在练习后欣喜表示:“话说标准了,和顾客沟通也方便了!”普通话化作一把把钥匙,解开了边境生活的沟通之锁。


融文化:翰墨太极聚人心


当书法遇上太极拳,传统文化成为推普“催化剂”。书法台前,孩子们屏息凝神,一横一竖写下稚嫩却工整的汉字;年画拓印区,小手滚墨、扶纸按压,鲜艳图案跃然纸上;植物拓染摊位传来“哒哒”敲击声,“这个好看,我要送妈妈!”一个小男孩举着布片欢呼;太极拳体验区,孩童们一招一式学得格外认真。墨香、油彩味、植物清香交织,普通话的韵律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欢声笑语中浸润心田。


青年学子们不仅传递着字正腔圆的标准音,更将语言化作沟通的桥梁、文化变为交融的纽带。在祖国南疆的热土上,青春力量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推普之花,正由这青春之手,绚烂绽放在边疆的希望田野上。


编辑:黎锦

上一条:广西大学学子赴凭祥推普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