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 焕发旅游景区新活力

作者:梁盘生     编辑:黎锦     来源:广西日报   发表于: 2025-08-03 17:52  点击:

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5-08-03&code=002&xuhao=1



高质量发展我来说


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兼职外部董事刘民坤:

广西拥有719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旅游资源之“盛”与游客体验之“薄”形成鲜明反差:不少景区仍陷于门票依赖,二次消费占比低,游客停留时间短。当旅游消费迎来代际更迭、情绪价值崛起和体验深度化的时代巨变,传统观光模式已难以为继。激活老旧景区活力的核心密码,在于实现市场需求嬗变与产品供给升级的精准共振。

需求之变:多维分化重构市场逻辑。在当前大环境下,游客消费行为呈现“降级与升级”共生的特点,一方面追求极致性价比,另一方面愿为高情绪溢价买单。同时代际更迭驱动旅游消费需求分化,“一老一小”成旅游市场亮点,银发群体注重康养与慢旅行,Z世代主导体验创新,小镇青年青睐高性价比产品,研学旅行需求持续增长。还有技术革命重塑体验标准,从游前预订到游中体验,再到游后分享,科技赋能贯穿文旅体验全过程。旅游市场需求侧已从“看山水”转向“求共鸣”,从观光消费转向身份认同。

供给之殇:传统老旧景区短板突出。一些景区产品同质化严重,盲目跟风模仿,缺乏特色创新;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缺乏文化活动和互动体验;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数字化程度不高,影响游客体验。还有一些景区过度商业化,破坏原有文化氛围和自然环境,降低游客游览兴致。

场景革命:激活老旧景区体验动能。广西传统A级旅游景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紧扣消费变革趋势与资源禀赋,系统性破解“门票依赖”与“体验短板”困境。

以古龙山·通灵大峡谷景区为例,一是重构价值锚点,破解游客消费的“降级升级悖论”。景区通过打造“轻量化消费”场景刺激二次消费;升级漂流设施、推出特色服务等,打消游客门票消费顾虑。二是分层运营客群,针对不同客源群体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精准匹配消费需求。如针对Z世代,特别推出了仙侠出片记、主题COS漂流等项目。三是深耕文化DNA,从观光到“身份认同”。景区将绣球、壮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情感载体,设置非遗活态传承作坊,举办特色宴等,让游客深度参与其中。四是科技赋能重构消费体验。景区设置AI智游伴侣、旅途AI录等项目,突破传统观光局限,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二次消费,推动景区从“单一观光”向“沉浸式文旅综合体”转型。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龚本海:

当前,旅游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消费需求从“观光打卡”转向“深度体验”,产业模式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运营”。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众多,但大部分景区发展未能完全跟上时代,缺少“二次消费”的场景和卖点。

旅游的本质是差异化体验,而当今消费的一大趋势是情绪化、情感化消费。推动广西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打好“在地文化”和“情绪价值”两张牌。

首先,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创意是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要深入梳理广西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岭南文化、长寿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以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遗聚落、传统村落等关联的景区为核心,围绕文化主题开发系列情境体验场景和产品,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手段不断提升文化的可观、可感和可触性,用文化的独特性打造具有鲜明广西特质和国际辨识度的文化景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奇。

其次,未来旅游业的竞争,是情绪生产力的竞争。旅游景区应从游客的情感需求出发,精心设计场景、活动、服务和细节,通过主题化叙事、沉浸式体验、场景化设计促进文化共鸣,通过个性化定制、互动性活动、社交化产品增强情感连接,通过品质化服务、人性化关怀、公益性行动强化价值认同,不断满足现代人对减压、认同、自我实现的深度需求,让景区从“到此一游”变为游客的“心之所向”。

最后,要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通过实施“文化润景”“景区焕新”“串珠成链”工程以及“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以科技赋能、场景赋能,提升旅游景区的智慧化、绿色化、高端化建设,打造新场景新业态,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满足感,促进文旅消费升级。


编辑:黎锦

上一条:基层青春行 | 凝聚“轻”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条:这场行走的思政课给出边疆治理新答案